何處是吾家?

黃筱茵(兒童文學工作者)

生命中有些議題很難講述,世界上有些物事也是。當事實看,它們太
沉重、太複雜,甚至難以啟齒。這時候,只好化身為故事,一遍又一
遍輕唱著耐人尋思的旋律,直到人們漸漸從龐雜中理出可能的輪廓,
並且願意將探詢的種子栽進心底。繪本的功能,可以從一件事的正面
、側面、俯瞰視角或底蘊的伏流,組成立體感的故事,好讓讀者隨文
圖推進,理解或重或輕的生命主題。

《小紙箱》說的是遊民的故事。這主題原本就邊緣小眾,很少受到探
究正視,更何況是以繪本表現。社會大眾的想法中,遊民時常是令人
排斥、懼怕的,他們背後潛藏著公共衛生、都市觀瞻與暴力犯罪種種
暗影,讓人當毒蛇猛獸避之唯恐不及。《小紙箱》的故事,卻用溫柔
的心情、趣味的觀點,引領讀者走近遊民迥異社會規範的生存狀態,
感受遊民同樣期盼安適、寧靜生活的想望。

法國圖文創作者用「小紙箱」的遭遇,呈現遊民無依無助、流動疏離
的生活實況與生命情境,卻不渲染悲情。小紙箱住在街上。跟城市一
同醒來,入夜就伴著稀疏的車聲睡去。沒有人多瞧一眼,也沒有半個
人關心小紙箱每天怎麼生活。小紙箱玩著自創的遊戲解悶─變成一艘
船,或一頂帽子。有時,小紙箱還會遭人踐踏,或被呼嘯的來車輾過
。有一天小紙箱再也受不了。它讓自己隨風吹走,有白雲作伴,扮成
小鳥和飛機。有趣的事發生了:當風歇止,小紙箱竟然剛好掉在流浪
漢李歐頭上,從此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李歐把小紙箱當帽子、被子
、桌子、書,也當成遮風避雨的房子。小紙箱從前的寂寞不再,現在
,它有了一個家。

在故事意涵與藝術技巧的轉折上,作者都巧妙運用紙箱的意象與特性
,對照比擬遊民的生活。紙箱原本就可以任意拆解、變形,也是遊民
安身的所在與移動的媒介。小紙箱變身各種形狀,時而自由,時而被
摧折,不正隱喻遊民生活與心態的一體兩面:絕對自由,卻也無所依
恃;不受拘束,同時必須承受世人歧視的眼光,生命受到扭曲、踐踏


這不是「簡單」的繪本。畫面的處理誠然輕鬆隨性,滿溢幽默感與明
朗的趣味,卻是本需要陪讀、導讀的作品。出版社用心附上「關懷遊
民」手冊,從不同面向引導我們深思這個嚴肅的社會課題。別冊的取
材顯然是為「認真」的成人讀者或父母設計,唯有父母思考過後,有
辦法對孩子解釋這個社會現象,孩子才可能開始理解。故事的尾聲,
作者讓李歐和變成小船形狀的小紙箱,在飽滿的藍天下,往海邊出發
。這個故事快樂嗎?很難說,但最少,作者不曾放棄讓書中的角色覓
得快樂的希望。

輯錄自2003.6.29聯合報「讀書人」好書榜           

 

和英總書目 回首頁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