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圖畫書很多,但多數人(包括讀者和業者)對「圖畫書」只有粗
淺的理解,譯成中文版的優秀外來作品也不反映我們社群 (假設我們
的圖畫書界「社群」存在) 的成熟度。常見許多概念含混的例子:有
些標榜主題正確,但圖像表現非常幼稚化訴求於對象。有些平穩卻無
創意和驚喜,可有可無。有些以華麗的架式和包裝引人注目,近看便
知是面子重於裡子的傢伙。有些使人忍不住想發明「偽(Pseudo)圖畫
書」這樣奇怪的名詞,因為它們的文字其實是文字書的書寫方式,巨
幅的圖畫只有單薄的裝飾性,文圖各行其是,完全搞不清狀況白忙一
場,令人不忍卻只能搖頭嘆息。幸好,偶爾仍有振奮人心的作品從天
外飛來,安慰有心人忠實耐心的等待。例如最近上市的兩部瑞士畫家
約克米勒的作品:《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和《發現小錫兵》。
《挖土機》一書由七張無字海報式的圖片組成。米勒以三年為一間隔
,由同一角度記錄一個鄉村二十年間的變化。
有些書評家將它列為知識類(picture information book)而非故事類(picture storybook)圖畫書。但它利用時間連續性所構成的潛在敘事結構,以構
圖和布景串連頁與頁的因果關係,又巧妙安插人、事、時、地、物等
基本元素,都使人不得不察覺「故事」的存在。七頁並列的視覺震撼
,使讀者一目了然它所傳遞的訊息,進而思索「進步」、「發展」究
竟是什麼?書底說明國外許多幼稚園和中小學以本書為教材,討論環
境問題。它也是此類型作品中,少有能完美融合歷史意識和地理概念
的例子。
小孩子喜歡討論它,因為可以不受文字約束,直接與圖像對話,並享
受自由想像、發現和表達的空間。看米勒如何在每一頁圖畫裡安排小
孩的角色,也看到這些變化對小孩的影響。小孩逐漸失去玩紙船的池
塘、放風箏的草地、騎腳踏車的小路。第七頁偌大的空間裡,小孩只
剩一處小小的人造沙坑。在人行道騎滑板車的小孩,好像正被穿制服
的大人告誡呢。最後消失的是畫面中央的房子、大樹和一路出現在不
同角落的白貓。小孩不再於日常生活中親近大自然和動植物了。米勒
的時序設計中包括四季的變化(時間標示出月份),當最後一棵樹倒下
,景觀中不再有季節的訊息。
有趣的封面顯示米勒的嚴密思考。封面不是內頁的圖像,而是從與內
頁完全相對的視覺角度而繪製的新圖。讀者看到房子後面的鐵軌,似
乎正準備悄悄改變前方看似安詳的鄉村。廢棄的空鐵鑵似乎在暗示著
什麼。
米勒對自然與環境的關懷和省思,以及精準的暗喻和批判手法,在《
發現小錫兵》裡表現得更為強烈。
安徒生的原著中,小錫兵是勇敢和愛情的化身。他受妖怪詛咒,被風
吹落街頭。兩個小男孩將他放入紙船,在下水道險遇討錢的老鼠然後
在大海中被大魚吞入。魚被捕獲,讓他得以回到暗戀的芭蕾舞女郎的
身邊。最後,兩人一起在火爐中熔化,剩下心形的錫塊。米勒把這個
故事搬到現代場景,維持原著精神,同時批判成人文明社會的過度消
費(浪費),小孩也隨著將成堆的玩具當做垃圾。
這本無字書的圖像設計有很嚴謹的連續性(sequense)。每一頁變換視覺
角度而形成新的空間,仔細看仍可見新舊空間(前後頁)交接處,並察
覺觀點的移動方向和位置。小皮球、噴水車、逐漸駛近的藍汽車等線
索安排,顯示米勒如何運用細節,展示出驚人的圖像敘述技巧。地鐵
車票、貼繃帶的手、下水道裡印著「天堂樂園的滋味」的糖果紙和觀
光客所在旅館的名稱,都是充滿批判和諷刺的暗示。
小錫兵在這本書裡不再落單,和芭比娃娃一起落難流浪。在物質條件
不充裕的非洲村落,一對父子以充滿友善、珍惜的雙手,和洋溢著喜
悅的創造力,使他們重生。兩人最後變成博物館的收藏品,永遠被保
護與珍惜。這或許是紀念小錫兵的象徵意義,也提醒每個世代的人類
重新思索小錫兵和自己之間的關係。對小讀者而言或許能對「玩具」
和自己的創造力有更深刻的體認。
這兩本成功的無字圖畫書邀請讀者自由的去發現圖像的樂趣,它們所
激發的閱讀經驗和思考內涵豐富而深刻。許多行銷會議對這類作品的
反對意見常是:「我們的讀者還沒有準備好。」我們欣見有出版社願
意大膽的站出來帶著好書向前衝。這個社群會不會因而有所省思?讀
者會不會跟上?或許會,或許不會。可以確定的是,當一件像這樣有
指標意義的事情發生了,我們的世界從此大不相同。
輯錄自89.7.31聯合報「讀書人」好書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