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繪本挑戰讀者的文字與視覺閱讀能力,因為圖像除了反應及豐富文字內容外,繪者也會運用圖像呈現另一種敘述角度(有時甚至與文字衝突),或刻意使用暗含象徵和隱喻的圖像,讓閱讀圖像有著解碼遊戲般的趣味與深度。但是解碼的過程必須仰賴讀者對圖像的敏感度與故事內容的投入才得以完成。陳志勇 (Shaun Tan)的緋紅樹就是這樣的代表作。閱讀他的作品需要一杯好咖啡,因為他的圖需要細細品味,而且每次閱讀同樣的圖都會發現新東西,一次又一次帶來視覺的驚喜。

 

陳志勇向以超現實的畫風著名,緋紅樹是他2001年的創作。緋紅樹的內文很簡單,以旁觀者的角度出發,以對談者的口吻對著第二人稱的「你」說話。這個「你」可能是書中的小女孩,也可能是讀者。我們跟著這個旁觀敘述者進入小女孩又一個「沒有指望」的一天。從她失去起身的動力,卻得無奈的出門,想尋找生活的動機,但面對謎般的世界及未來,她孤獨、退縮、徬徨、無所適從。當她疲累的回到家,卻發現一直期盼夢想的緋紅樹,那棵代表夢想與希望的紅樹,原來一直都在房裡等著。 

 

與簡單內文相反的是深奧複雜的圖像,灰暗的色調加重解不開的憂鬱;沉重無解的愁緒佈滿畫面,讓人覺得難以喘息。不屬於現實世界的怪物與景象一再出現,詭異的雲朵,夢靨般的情境,每一個畫面都充滿著多層次的訊息及弔詭的組合,使得閱讀圖像變成深度視覺之旅,讀者必須仔細觀察畫面的每一個區塊和每一個角落,因為其間可能藏了繪者刻意佈陳的意象、 象徵和隱喻,或讓閱讀更豐富的蛛絲馬跡。本文將嘗試解碼緋紅樹的圖像,希望能將作者隱藏於象徵和隱喻下巧思與大家分享,並藉 此強調視覺越讀能力在閱讀超現實圖像的重要性。

 

 

作者在封面及無文字的前兩頁就開始佈陳意象象徵。在封面我們看到一個紅髮女孩坐在灰黑色的紙船中,從船身上的字句(如 dark overcomes you, nothing every happens, nobody 
understands, fate, meant to be..等等部分書中內文的字句)我們知道,這紙船應是用書頁折成的,船的倒影是由黑葉組成,女孩探頭凝望水面上的一片紅葉。在繪本第一頁我們看
到在無人的郊外,小女孩站在椅子上透過擴音器想要說些什麼事情,但是從擴音器掉出來的是零散的字母─不可辨識的話語。第二頁是色調較明朗的圖像,小女孩零散的話語飄在頁面的下方,一個造型奇怪的咕咕鐘矗立在同樣的郊野,鐘面的數字被黑葉片取代,只有在12點的地方是紅色的葉片,而指針就將走到12點的位置。其正上方咕咕鳥報時的地方放著一個紅色的鳥巢,裡面有一粒蛋。

 

 

插畫家在這三頁選用不同的意像與顏色,希望點出此書的主題。藉由顏色的對比,紅葉與黑葉的對比,象徵希望與失望的相對;無人的郊外代表孤獨,而零散不可辨識的的字母代表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好像女孩渴望對世界宣佈她的情感與想法,但是沒有人在聽,也沒有人理解,她的孤獨和隔離表露無遺。鳥巢中的蛋象徵希望與新生,漫長的等待與憂愁以鐘和黑葉來代表,指針就將走到紅葉 (red leaf) 的位置表示等待終將過去,生命新的一「葉」(英文的leaf有兩個意思,葉與頁,中文這兩個字正好也同音) 即將到來,如果你耐心等待而沒有放棄。 

 

這樣的豐富的意象在每一頁都呈現, 當讀者跟著小女孩出門(她不得不出門,因為黑葉已堆積及腰,而那憂愁已快將她淹沒),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一隻巨大的深海怪魚跟著小女孩,女孩在它的陰影下垂頭踽行。這樣超現實的場景延伸了文字的意義,雖然簡短的文字只寫著:「陰影啊 將人籠罩」,畫面卻以這隻深海怪魚強化了這陰影的可怕,它的深不可測及難以抵拒的強大壓力彷彿來自深海駭人的怪物。接下來作者同樣用超現實的意象將所有負面的意念一一道盡,讓人似乎跌入絕望的深淵。

 

首先我們看見小女孩的孤獨以及她對知音的渴望,在一個鋪滿礫石子的無人海邊,她帶著氧氣罩困在一個玻璃瓶子內,遠方烏雲密佈,預告大風雨即將到臨。小女孩把自己變成瓶中信,是希望有人能拾起她,仔細閱讀,無奈被沖到那無人的海邊,沒有人會拾起這瓶中信,恐怕不久又將隨著風浪漂向另一個不知名的遠方。

 

然後我們看見人們的冷漠疏離,巨大殿堂下踽踽獨行沒有交集的人們,宛如機器輸送帶上的產品。這巨大殿堂像個張開大嘴的石像,將人們吞吐其中。這樣迷惘冷漠的世界中,女孩只是人群中的一員,但我們看到她打開胸膛,似乎想確定她的心還在不在,我們沒有看到心,只看到一盞不怎麼明亮的燈。

 

我們看見世事的混亂,拼貼的紙版建物雜陳,混亂無章法,建物不是血腥的紅就是刺眼的黃,這樣焦躁的顏色讓人不安。每棟建物上都有片段的文字和符號,有些建物就像張大口的怪物,有些窗口有梯子可以進出,女孩在一個梯子上張望,看似失落及不解。 文字寫著「毫無意義 不講道理。」

 

 

 

 

 

 

 

 

 

 

 

 

 

 

 

 

 

 

 

 

 

我們看見永無止境的等待,如分隔鏡頭般的分鏡畫,繪者將鏡頭從鉛筆尖慢慢拉開直到看到全圖的畫面分成八個停格,每一個停格除了代表不同的視覺角度,也呈現了不同的景深,因為視覺角度變廣,景深變遠,原來只部分呈現在畫面的物件,我們可以一窺全貌。這樣的分鏡畫有慢慢釋放訊息的效果,讓讀者到最後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首先我們只看到筆尖跟四條線,然後我們看到持筆的手,鏡頭繼續拉遠,我們看到原來是小女孩在屈膝磋記,然後隨著鏡頭再拉遠,我們知道原來女孩在一隻蝸牛上,已畫上無數個記號,蝸牛有著鸚鵡螺似的外殼,鏡頭拉到最後,蝸牛靜置在一個巨大鸚鵡螺的紋路上,好似這鸚鵡螺的痕跡是蝸牛爬過的痕跡。女孩的搓記是記下等待的日子吧!數不清的搓記代表漫長的等待,作者以蝸牛象徵時間流逝的緩慢顯而易見,而使用鸚鵡螺螺旋的迴旋紋路卻是另一個象徵。在西方意象裡這樣的紋路代表永恆──蝸牛背著永恆畫出另一個永恆,時間在永恆裡是靜止的,小女孩就這樣被淹沒在無止境的等待。在這分鏡畫的周圍,我們看見模糊的鉛筆塗鴉,重複著「等待」(waiting)「不會發生」 (nothing happens)「不被愛」(unloved)「寂寞」(lonely)「白費」(waste)的字眼。

 

我們看見接二連三的煩惱,如同衝撞在一起的大船,小女孩的紅色小舟在夾縫中載浮載沉,彷彿將被吞噬。

 

我們看見錯過的好事,窗外蝴蝶翩翩,霞光綺麗,但是小女孩的窗戶卻從外面被鎖住,鎖寫著上「懊悔」(regret)。誰上的鎖?誰在後悔?沒有及時把握的美好,都讓悔恨緊緊鎖住了。 

 

我們看見無可避免的噩運,在看似荒廢的舊城中,每根煙囪都像懷著敵意的砲管,女孩拿著骰子佇立在其間唯一的小徑上,機器怪獸就在不遠處等著,手上還拿著沙漏,似乎在倒數採取行動的時刻。這樣的情境卻框在老舊的類似石磚的方塊裡,使整張圖像一個大棋盤。方塊中有類似化石及象徵厄運的動物圖案(像是貓頭鷹、龍、虎、蜘蛛、鯊魚等),也有沙漏、太陽、算盤等象徵時間的圖像,也有數字、字母等謎樣的符號。骰子、方格,這不就像一盤命運的遊戲嗎?骰子會擲出什麼點數,沒人可預測;下一步會走到哪裡,沒人知道。能否可以停在當下不要往前走?也由不得你,因為生命有限如同怪獸手中的沙漏一點一滴的流逝,我們無法駐留或回頭,只能硬著頭皮往前,就如文字寫著「噩運呢 你卻休想躲過。」

 

我們看見「無知」,讓女孩如小丑般任人擺佈。女孩站在台上,她穿著巫師裝,手上拿著和她一模一樣的巫師娃娃,臉部表情卻哀戚。台上的其他古怪的人物在旁邊鼓譟,想必希望她像巫師一樣變個魔法讓大家瞧瞧的,但是面對台下如出一轍的觀眾,女孩低頭沉默不語,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看見自我認知的危機,女孩在牆上描繪的自己竟是她的背影,這是違反自我認知的行為,通常我們對自己的容貌很清楚,而別人對我們背影比較熟悉。女孩不畫自己的正面是不了解自己還是無法面對自己?文字寫著「不知道你該做什麼樣的人。」自我認知的危機顯然來自自我定位與自我能力的懷疑,「我到底是誰?可以做些什麼?」似乎是困擾女孩的問題。因為不了解自己就很難面對自己,畫一個線條簡單的背影,也許是希望透過旁人的角度看自己,找到答案吧!這樣的情境既無奈也無解。在下一幅圖裡,女孩也不知身處何處,她孤單的坐在又像大章魚又像紅色山丘的地方,讀者似乎也像女孩一樣困惑。

 

縱然有這麼多的負面現象纏繞女孩,當她絕望的回到家欣然發現一棵小紅樹在房間的地板上長出,在最後一頁,女孩走進房裡,小紅樹已長成一棵鮮豔耀眼的紅樹,紅光映在她臉上,女孩終於露出了笑容。

 

其實正面的意象不是只有在最後兩頁才出現,記得在冷漠的世界中,女孩心中的燈雖不明亮,並沒有熄滅。而且在每一頁作者都暗藏了希望的密碼,代表希望的小紅葉其實從頭到都跟著她,隱藏在不明顯的角落:下水道的入口、石縫中、殿堂的牆上、建築物的角落、蝸牛殼上、激流中、窗邊、砲管上、舞台邊、牆腳、沙丘邊,等著讀者去發現。這樣刻意安排的隱藏,讀者發現後,又帶來一番頓悟的樂趣,原來在困境與絕望中,希望一直存在。

 

緋紅樹讓我們體認到繪者如何運用色調、意象、以及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將內心世界難以形容的、抽象的感受具象化。這樣的圖像描述畫面常常是充滿張力,不協調的、誇張的、甚至有點可怕。尤其是大部分的畫面都是跨頁,氣勢更將強烈。這樣的畫面直接衝擊我們的視覺感受力,就像欣賞現代藝術,視覺的衝擊觸動心靈的體會,讀者必須藉由文學、藝術甚至生活的聯想,才能解讀繪者的意象密碼。當我們能解讀繪者的意象密碼後,我們的閱讀也因與繪者的契合達到更深一層的欣賞。就像閱讀小說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語彙能力一樣,閱讀繪本也需要有一定的視覺閱讀能力,尤其是閱讀像《緋紅樹》這樣探討內心世界超現實畫風的繪本。

 

很多時候,我們對週遭的環境視而不見,或即使看見了也很少花心思去體會,很多人,尤其是大人,在閱讀繪本時,都專注在內文,圖畫只匆匆掃過,錯失了圖畫所呈現的智慧,這樣的閱讀只讀了半個故事,因為繪本是圖與文共同合作所呈現的另一種說故事的方法。在我的兒童文學課,我都用《緋紅樹》這本書來示範閱讀繪本所需要的功力,以及解碼繪本的樂趣,希望讀者們也能體會。

 

輯錄自《繪本棒棒堂》2008年3月春季號 第40~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