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而未現的危險
文/賴文珍(勵馨基金會蒲公英兒少治療中心副主任)

每回和老師或家長們討論有關預防兒童遭遇性騷擾或性侵害的教育時,都有共同的擔心:會不會影響親子關係?會不會把孩子嚇壞?其實,在擔心背後存在的困難應該是:該教什麼?該怎麼教

?特別是加害兒童的人,大都是孩子認識的人,但大人對孩子常做的提醒還是預防陌生人!

這幾年參與性侵害輔導事工的經驗讓我瞭解,防止兒童性侵害事件發生最有效辦法是教育,且應該將其歸之於生活教育範疇;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兒童對事件防範的敏感度,及對外求助的自信與能力。而這「潛移默化」的媒介物是非常重要的。

很高興有機會同大家一塊兒分享《家族相簿》,並一起討論以上的問題。

故事由「家」開始,在「家」進行,從「家」結束。一般對家的認識是安全、是避風港,但老鼠妹妹小妮絲的家卻存有危險。顯而易見的危險是一隻不吃老鼠的大雄貓,隱而未現的危險—或者該說只有小妮絲感受得到的危險—是瓦提亞叔叔。瓦提亞叔叔是小妮絲爸爸的弟弟,與他們同住

,瓦提亞叔叔在其他家人面前是一個叔叔,但與小妮絲獨處時卻是一個擁有許多秘密的叔叔。他說小妮絲是他的親親小寶貝、他送禮物給小妮絲、他是小妮絲的靠山、他將小妮絲抱在腿上又緊緊抱在懷裡,他告訴喜歡祕密的小妮絲:我再讓你看另一個秘密,但千萬不可以告訴別人喔!於是秀出一個一個的秘密:掏出尾巴要小妮絲抓緊、拿尾巴磨蹭小妮絲的腮幫子、碰觸小妮絲的屁股、大腿、又褪下彼此的衣物觸摸她身體更隱私的地方……,最後,他威脅小妮絲:「如果你把我們的秘密告訴任何人,就會有好大好大的閃電從天上打下來,把你最喜歡的那本相簿從中間撕成兩半!」

小妮絲好害怕,害怕叔叔會生氣、害怕叔叔秀的每一個秘密、害怕自己解釋不清楚又害怕沒有人會相信自己說的話、更害怕失去最心愛的相簿!小妮絲終於明白,世界上有兩種秘密,姐姐碧莎的秘密是到哪邊可以找到藏起的糖果罐,而瓦提亞叔叔要自己保守的秘密是讓人想講又不敢講的秘密,於是小妮絲變得愈加孤癖了,直到小妮絲掉進了大雄貓史拙夫設下的捕鼠器……

幸好姐姐碧莎向媽媽求助,幸好媽媽沒有責罵小妮絲,還緊緊的擁抱她、給她安慰、為她的尾巴包紮傷口,於是小妮絲將所有瓦提亞叔叔的秘密告訴媽媽。媽媽將瓦提亞叔叔的照片從家族相簿裡撕下來,媽媽說:瓦提亞叔叔的行為比一隻大雄貓還要差勁,他的照片再也不能貼在我們家的相簿裡了。

當我讀完《家族相簿》的故事後,深深覺得它可以協助台灣的家長和老師,更有能力和技巧與小朋友討論兒童性侵害的議題。因為,故事中將性侵害加害人慣用的加害理由,及受害兒童對外求援的困難和窘境,都一一澄清了。

以下是我個人的說明。

一,在加害人的部份,瓦提亞叔叔是受害兒童的家庭成員,而且在家庭中得到尊重和信任,社經地位正常並健康。他利用受害者的喜好(秘密及禮物)、害怕(失去家族相簿),進行加害行為

,這一點打破了一般社會大眾對加害者的刻板迷思——加害者是陌生人、加害者來自社會低下階層、加害者一定外表骯髒猥褻、加害者往往使用暴力等等。

二,在受害兒童的部份,小妮絲是一個喜歡獨處、體貼大人的小朋友;她最愛一個人翻看家族相簿;她答應瓦提亞叔叔要求,在她拿玩偶米老鼠前,先親他一下;她在需要協助時(修理扯壞的米老鼠),不願意增添忙碌父母的麻煩;當她察覺到瓦提亞叔叔的秘密讓她很不舒服時,她也因諸多的顧忌而無法開口求援。

從國外的兒童性侵害加害人的自述中得知,加害人比較喜歡找以下的兒童進行加害行為:寂寞不快樂的孩子、懂事、乖巧、聽話、善解人意、有禮貌的孩子。小妮絲相當符合條件。

這一點也再次證明加害者的聰明。加害者為降低性侵害事件被揭露的風險,因此尋找可順利加害的兒童為目標,因為這些兒童比較容易被威脅、恐嚇、賄賂,而無法開口要求協助。

三,在加害者使用的加害理由部份,首先,叔叔先是親吻和擁抱;送禮後或給予幫忙時還要小妮絲用親吻或擁抱回報;陪伴看故事書時,會緊緊抱住小妮絲,然後藉機碰觸她身體隱私的地方;當媽媽出現時,叔叔會大方的說:「我正在教小妮絲九九乘法表呢……」,他用正當的理由來掩護自己的行為……。於是,他在生活中以漸進的方式,一步步打破小妮絲的心防,和她原有的身體界限(boundary),同時也模糊了媽媽的警覺,又用小妮絲最愛、最看重的家族相簿來進行威脅。

在許多由熟識人加害的兒童性侵害案件中,秘密與威脅正是經常被使用的理由和方法。加害人會說:這是我們之間才有的秘密,打勾勾說你不會告訴別人;你如果說出去大人會很生氣、會不喜歡你。另外,加害者經常拿兒童喜歡的人或東西進行威脅,如帶走心愛的狗或玩偶、傷害兒童喜歡的家人等等。

四,其他相關情境部份,如受害兒童的無助(害怕加害人生氣、擔心沒有人會相信自己),性侵害事件對兒童的影響(小妮絲更沉默更孤僻了),對秘密的定義及處理(帶來喜悅的秘密和帶來曖昧痛苦的秘密),家人的支持、相信及陪伴(媽媽最後將瓦提亞叔叔的照片從家族相簿中撕去)等,在這本書中都有細膩的描述。

 

 

 

兒童自我保護教育的目的,去強調兒童該為自己的安全負責,否則兒童的自責會更深,其主要是希望能增強兒童的自我價值感,讓兒童對自我的權利及能力瞭解,進而提昇他/她們遇事後向外求援的自信和能力。建議家長或老師在使用《家族相簿》時,也能引導兒童去認識、喜歡自己的身體及隱私處,澄清兒童的身體界限,協助兒童瞭解親吻與擁抱的真意,親吻與擁抱不會是秘密,讓兒童相信向大人求援是權利也是責任。

當然,兒童的保護者毋庸置疑是大人,希望大人們讀完這本書後,也能在兒童性侵害事件的相關概念與協助的能力上加添力量。

曾有一個接受勵馨諮商服務的個案在完成諮商後說:我越來越能開懷真心的去笑了……期盼所有的台灣兒童都能擁有自在開心的笑容。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得獎書評
1992年德國奧登堡兒童與青少年圖書獎

文/赫曼.辛克教授     譯/洪翠娥(彰化師院教授)

本年度參與角逐奧登堡兒童與青少年圖書獎的書籍約有150本,其中約有50本手稿。許多參賽的作者和出版社都是來勢洶洶,要從眾多優秀的參賽作品中篩選出得獎作品,確非易事,那需要繁重的閱讀、比較和評判的功夫。

關於得獎作品,評審們一致而毫無異議地投票給當時仍以手稿面貌呈現的《家族相簿》一書,這本書的插圖是由烏麗可•柏楊繪製,而文字部分則出自席薇亞•戴娜和提娜•克莉格的手筆。

這部得獎作品,光看標題,讀者絕對無法想像,這本書所要處理的主題竟然會涉及兒童性侵害議題;它不僅一點兒都顯不出有什麼傷害性,甚至給人一種蠻溫馨的感覺。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插畫風格,也給人一種不落俗套的美感經驗。 

烏麗可•柏楊是根據Fundus劇團1984年開始在漢堡公演的同名偶劇的劇本,重新以平面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不但能夠忠於原作的精神,而且在繪畫風格上也能夠與所要表現的題材完全契合,每一幅作品都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她與席薇亞•戴娜和提娜•克莉格合作,共同完成這本以性侵害為主題的圖畫書,可以說是挑戰了圖畫書的禁忌領域。

這個故事一開始把讀者導向一個平凡家庭的日常生活場景:一個由爸爸、媽媽、兩個女兒,以及一個叔叔共同組成的五口之家。

正如本書的開本形式和標題選取所暗示的,讀者一開始彷彿就是在翻閱一本相簿一般。這本書不但採取相簿般的橫式開本形式,而且還常常利用跨頁方式呈現同一場景,繪者顯然是刻意選擇這種特殊的繪畫風格,給讀者造成強烈的印象和動態感。她在色彩方面,利用大量的對比色,製造強烈的衝突效果;在角色方面,她選取讀者並不熟悉的擬人化動物形象,雖然會讓人聯想起其他媒體所塑造的老鼠,可是她又發展出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風格。

讀者被逼著去面對一種全新的圖象語言,雖然它所表達的形式和細節簡單,但是其中蘊含的意味卻極為深長。更難得的是,這本書所使用的圖象元素還包含了豐富的幽默情調。少了這種詼諧感,這本書將會顯得太嚴肅、教條。

這個故事本身的發展,一開始並不特別惹人注意。讀者在書中主角小妮絲的引領之下,翻閱他們的家族相簿,並逐步認識她的家族成員;不知不覺的,讀者的注意力離開了相簿,並且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繪者細心鋪展開來的故事情節,是和原來預期的完全不一樣。

看慣了迪士尼頻道的小朋友們,總是習慣性的預期,破壞此一家庭甜蜜生活的傢伙是一個外來的入侵者。而這種預期心態在一開始確實是獲得了滿足,因為大雄貓史拙夫的確以傳統的和平破壞者角色進入劇情當中,不過他出場的方式和姿態卻又和一般的劇情安排大為不同:

關於他的出場情節,不管是圖象表現或是文字敘述方面,都採用了極為幽默的筆觸。這種反諷式的表現手法會讓讀者猜想到,大貓史拙夫並不是真正的危險所在,讀者的注意力反而會越來越強烈的轉移到瓦提亞叔叔身上,因為他不但對小妮絲特別溫柔,而且一再跟蹤她,三番兩次的和她發生極親密的身體接觸。當她想要擺脫他的糾纏時,他甚至還對她施壓。他特別警告小妮絲要保守他們倆人共有的秘密,絕對不可以洩漏給任何人,否則的話「天上將會降下一道閃電,打中你最喜歡的那本相簿,把它從中間撕成兩半!」

當小妮絲在媽媽的諄諄叮嚀和特別照護下,處處提防大雄貓的侵犯,並隨時牢記危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時,對於叔叔的性侵害行為反而毫不設防,且不知如何應對。小妮絲的媽媽不但完全沒有注意到瓦提亞叔叔對她女兒的異常親暱行為,甚至把他視為保護者,以免她的女兒受到大雄貓欺負。這讓小妮絲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由一幅跨頁的插圖中,繪者把小妮絲對於閃電擊碎家族相簿的憂慮,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更是讓讀者加倍的感受到小妮絲的孤立處境。

當她為了躲避叔叔的糾纏而誤蹈大雄貓的陷阱,也就是在這種十分危急而又毫無出路的情況下,她才認清叔叔的虛偽和軟弱,以及手足之情的可貴,因為願意幫她的人也只有她的姊姊,尤其是她的媽媽。於是,她不再保守她和叔叔之間的秘密,而是一五一十的向媽媽吐露。最後大雄貓並沒有抓走陷在捕鼠夾裡的小妮絲,反而抓走因為倉皇逃跑而不小心困在燈罩中的叔叔。

繪者選擇以擬人化的動物形象來呈現這個故事,使得此一主題適合以圖畫書的方式加以處理,因為有充足的怪誕和象徵圖象可以運用,因此能夠成功的以圖文呼應方式描繪整個事件,並能具體傳達出其中所蘊含的敏銳而細膩的情感。包括每個情節的層次演變、每個人物的反應、行為模式和情感的細部變化,都具體化為視覺圖象,呈現在兒童讀者的眼前,讓他們能夠體會和感受作、繪者所要傳達給他們的訊息。

例如瓦提亞叔叔的形象,隨著整個故事情節的進展,幾乎是不知不覺的變得越來越龐大,透過這種象徵性的手法,他對小妮絲越來越強的操控力量及他所扮演的恐懼解除者的角色,完全清晰的表現出來;直到故事的結尾,他才又恢復他那平庸,甚至是卑微的形象。

而事件發生的場所,也就是那張一開始看起來非常舒適的沙發,也是極富象徵意味。它從一開始給人一種安適的居家感,到後來轉變成刺眼的熟黃色巨大物體,暗示著壓迫、暴力和危險等種種令人不安的意象。這種象徵手法不但適合用來表現許多細部圖象,而且也很符合兒童對於訊息的接收模式。

從書中有些地方出現的反諷式的幽默,我們知道,小孩子會喜歡這種幽默感,特別是當它和書中的情節以及內容配合得恰到好處時,它甚至可以發揮某種功用,也就是刺激兒童去進一步思考更深層的意涵,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內容層次上。因此,它一方面可以刺激兒童去思考信任一個人的理由是什麼,另一方面則讓兒童知道,對自己姊妹尤其對媽媽的信任有多麼重要。

這個故事的發展並不是透過駭人聽聞的聳動情節,反而是逐步逐步的顯露出性侵害的真實面貌;一開始並不明顯,叔叔的餽贈行為只是讓人以為是一種友善慷慨的慈愛表現,現實世界中,大部分的兒童性侵害行為都是這種模式。

另外,值得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繪者刻意在前景中特別凸顯的是少女妮絲的堅強個性而不是性侵害。繪者也特別強調溫柔對待和身體接觸的正面意義。她毫不質疑或甚至詆毀這種親密行為的價值,而只是呈現它的多樣性,甚至給予正面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雖對比出小妮絲對父母溫柔對待的渴望,而這個渴望一再的落空,但我認為這些正面意義在書中反而起了一個重要的補償作用。

在這本圖畫書的許多段落裡,有許多前後呼應的插圖,可以互相對照著看,比如大雄貓的進場方式,是被一隻人類的手拎著扔進畫面中,這個畫面呼應了在故事結尾中瓦提亞叔叔的出場方式,是被大雄貓的爪子拎著帶出畫面之外,這種表現手法提供了讀者一種臨場感和參與感。畫面的切割和並列方式,不但能夠製造張力,而且能夠產生動態感,同時又為文字敘述和自由安排的圖象預留適當的空間;這種在大型空間中細部畫面的交錯運用,能夠把敘述者的故事架構交代得細膩且完整。

所有這些例證都顯示,這本圖畫書的特殊性是由許多個別因素共同組成的:故事本身、立基於此一故事之上的構圖、圖文之間的連結、以及每張插圖的刻畫。雖然本書所處理的主題極富爭議性,但作繪者不但能夠做到暢所欲言,而且絲毫不顯窘迫。透過這種美學手法,比如藉由透視點的變換、不尋常視角和影像剪輯的運用、對比形象及超大的特寫鏡頭,特別能夠表現出一種圖象式的象徵層面,例如瓦提亞叔叔意圖靠近小妮絲並對她加以性騷擾時,就是以一種特殊的視角和一隻超大型巨手來表現這種危急的情境。

繪者固然採取這種極不尋常的圖像策略,可是卻又適度的加入一些兒童從其他媒體經驗上所熟悉的題材,把它當作表現自身風格的一種工具來加以利用,比如小妮絲在故事結尾時,仍舊需要依賴母親的救援和庇護。本書最後的那幾個畫面,特別是展現小妮絲堅強個性的那幾幅畫,正顯示這位少女已具備轉化負面經驗的積極力量,而他們的家庭終於能夠恢復完整:作為家庭和諧象徵的家族相簿並沒有損壞,只有瓦提亞叔叔的相片被撕下來而已,而小妮絲對這件事一點兒都不會覺得歉疚。

 

 


最後瓦提亞叔叔究竟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本書的處理方式也是非常恰當。她把最後的結局完全開放給讀者們自己去想像,如此一來就能給兒童們留下必要的參與空間,自己去構思故事的結局,不過讀者們已經獲悉一個訊息,那就是大雄貓是不吃老鼠的。

《家族相簿》的確是一本令人矚目的圖畫書,它的風格表現和主題處理,很難得的達到完全一致的境界。它用詼諧而漸進的方式引導年輕孩子去面對一個困難的議題,而不致流於道德說教的嚴肅乏味。書中層次豐富的象徵手法讓年紀較大的讀者群,也能有自己的思考和收穫。

最後,誠心的恭賀這本特別的圖畫書的繪者和作者,恭喜她們榮獲本年度的圖書大獎。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美麗的女孩
文/鄧曉平(勵馨諮商員)

鑽石深藏在地底,開始是黑色的煤。
所有的石頭和泥巴將這塊黑煤擠壓,
使它愈來愈小、愈來愈硬……
兩百萬年後,它變成了一顆璀璨的鑽石。
壓力和等待是黑煤轉變成鑽石的最重要媒介。
你喜歡鑽石嗎?你體會過壓力和等待的滋味嗎?

初識小燕,正值她青春荳蔻的年華,與她同年齡的少女可能還在享受家庭的呵護關愛,或是沈浸於初試甜蜜愛情的滋味中,但是小燕卻因為早年持續被性侵害,及家庭破碎而帶來的被遺棄與分離經驗,比同年齡的少女更早體會到生命無常的沈重與痛苦。

和許多遭遇到性侵害的女孩一樣,小燕常不明白自己為何會遇到這些傷害,只能將迷惑所帶來的痛苦,歸咎是自己不好,或許這樣才能解答自己心中沈重的問號。即使渴望有天能夠遇到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但或許是性侵害所帶來信任感的被破壞,讓小燕對於他人總有許多的懷疑和猜忌,害怕與恐懼再度被傷害,只能將自己放置於象牙塔的禁錮中,雖然孤獨,但是安全。

小燕周遭的人,並不能看到在象牙塔中受傷而害怕、渴望被愛的小燕,只是看到一個為自我保護而對他人張牙舞爪的小燕,不僅傷害他人,也在傷害自己,人們漸漸的遠離與再次遺棄她,小燕又一次次經驗被背叛與遺棄……。

或許寫到這裡,小燕該是活不下去了,就像最近許多的自殺案例,選擇結束生命、了卻痛苦,但小燕的內心,仍然「期待」將來有一天,她可以被愛與被關心,這份「期待」成了小燕繼續活下去的動力,也讓她來到勵馨。

雖然在協助小燕復原的歷程中,每次回憶起傷痛的記憶與感覺,都會讓小燕覺得痛苦,數次想要

 

 

 

 

放棄醫治心靈的傷口,再度逃回自己安全的象牙塔中,但在諮商員的陪伴與鼓勵下,小燕仍試著勇敢冒險,再次離開禁錮自己的象牙塔,讓自己好像小孩學走路一般,慢慢接觸外面的世界,學習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及善待自己,並相信自己擁有與生俱來的獨特能力,願意重新接受學校教育。

現在的小燕,遇到傷痛仍會難過,可是就像許多曾經走過性創傷而復原的女孩一樣,覺得未來是有希望的。從小燕和其他女孩的身上,我學習到,對人生的「期待」,可以成就生命的韌性,並發展出自我改變的勇氣與對未來的希望。如果我們可以同理珍視她們,就會懂得欣賞這群女孩強韌的特質與生命力,並且陪伴她們將璞玉化為鑽石,成為創造生命之勇者。

輯錄自勵馨基金會電子報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相信自己
文/陳鏡如(勵馨諮商員)

個案:
我只能不斷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儘量的讓每一個人高興、對我滿意。因為當我沒有了工作,我就好像失去了自我的價值,不曉得自己存活的意義是什麼,弄得自己好累,卻停不下來。

諮商員:
似乎,你存在的意義就等於是做事,要不斷的做事,才證明你有存在的價值。

曾經受到性侵害的孩子,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只會流浪街頭,其實,很多孩子後來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高社經地位。但令人難過的是,不管她的成就有多高,她卻無法看到自己的成就。午夜夢迴時,她還是會覺得自己很糟糕、很爛,無法為自己的成就感到快樂。每當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時,她所感受到的,只是更大的空虛和寂寞,而不是為自己喝采跟快樂。

因為,她這一切的努力,只是希望藉由這些成就可以蓋過身上那曾經發生過的傷害,讓自己覺得終於可以丟掉性傷害留下來的疤痕。在她的內心深處,仍深深的相信,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童年時期曾被性侵犯過的經驗,已經將自己的一輩子都毀了,自己已經是個不值得喜愛、不值得被尊敬的人了。

常常,在會談中,她最常出現的回應就是:「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沒有你的幫助,我是無法面對我自己的。」她會把自己的改變和自己的努力,歸因於「運氣好」、「都是別人的幫忙」,卻常常忽略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用心付出。久而久之,她再也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但就算不讓自己忙碌、不讓自己努力,卻也停不下來。因為,一停下來,就要面對內在真正的自己,而她所

 

 

看到的自己,是一個很糟糕、很沒有價值的人。

在會談過程中,輔導重點在於讓她學習如何為自己喝采,如何面對自己的傷害,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內在,以及學習照顧自己、愛自己。其實,在整個過程中,並不是我帶領她,或是我把她救出困境。而是她將自己帶到我的面前,是她幫助自己。

同時,我也試著協助她將自我價值和性侵害分開。儘管她有被性侵害的經驗,並不代表她的自我價值跟性侵害劃上等號。看到她能夠從性侵害的創痛中存活下來,不放棄自己,真為她喝采。

節錄自勵馨基金會電子報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聆聽心裡的聲音
文/陳鏡如(勵馨諮商員)

耶誕節,我收到一個孩子的卡片。記得一年前,這個孩子怯生生的由同學相陪而來。會談的過程,他總是不斷陪著笑臉,對於我的任何問話,完全不敢說不。直到有一次,我很生氣的告訴他:「我不喜歡你在什麼狀況下都是笑瞇瞇的,因為你根本就是很難過的。」

童年時期曾經受過性創傷的個案,不管性創傷事件對他們的行為造成的影響如何不同,他們大多都具有「討好」的特質。這個討好的特質,也就是何以他們將這個秘密埋藏了很多年,沒有說出來的原因。當我們詳細和個案探索他隱藏這個秘密多年的原因時,大多數的個案都會提到這一點:擔心給家人添麻煩。因為擔心給家人添麻煩,擔心會讓家裡帶來巨變,或者家裡已經夠亂了,不想再讓家裡更亂。這些想法的共同處就是:「我的傷害不重要,家裡其他人的幸福比我重要。」所以,這個秘密就埋藏在他心中。

討好的特質,在個案成年後,經常造成他們「體察別人要什麼」,腦中永遠在考慮:「我要怎麼做,才會讓別人對我滿意?」這樣的討好,背後含有「我不夠好,別人比我重要」的意味。所以,當個案能夠討好對方時,他在無形中也感覺自己「好像比較重要了」。但是,假如討好不成,或者,別人將個案對他的討好當作是理所當然,甚至沒有察覺到個案的委屈時,大多數的個案就會陷入自責、難過、困惑、及悲傷的情緒中。長期累積下來,人際關係會有很多的無所適從,不曉得為什麼自己已如此替別人著想了,卻仍然得不到別人的喜愛、得不到同等的關心,同

 

 

 

 

 

 

 

時,還可能會被別人討厭。所以,個案帶著人際之間的失望跟挫折,以及過去童年時期對於父母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那層失望跟挫折,繼續過日子。


很高興,在這段諮商過程,這孩子領悟了此點。但是,他仍然在跟討好別人這個因素對抗。常常,他又會不自覺的做出討好別人的行為。而我,在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還得要耐住我的擔心,只能稍稍的點醒他;有時,他對我的提點渾然不覺,我也只能乾著急。等他自覺到了,然後,我們再一起想辦法,看看他如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要。就在一次次的過程中,我看著他逐漸的,愈來愈快會看到自己的需要;雖然,對於是不是要去向別人表達他的需要,以及要如何將自己的需要說得明白,他仍然感到掙扎。常常在書店看到「追尋自我」這樣的字眼。我想,瞭解並重視自己的需要,就是一個曾經受到性創傷的孩子,他追尋自我的歷程吧!

輯錄自勵馨基金會電子報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有關兒童性侵害
文/陳鏡如(勵馨諮商員)

一,相關數字
1.國外
28%的女性在14歲以前曾被性虐待(Russell, 1983)。
10%的男性在18歲以前曾受過性侵犯(La Fontain, 1990)。
許多研究發現8-12歲為高危險群(Finkellhor, Russell, La Fontain, Formuth)。

2.國內
每2位女性及15位男性大學生中,就有一位有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害之經驗
(陳若璋,1993)。
根據警政署受理強暴案件資料顯示,受害兒童以12-18歲之青少年最多,
未滿12歲者約佔20%,18歲以下者佔全部受害人之50%以上。


二,哪些兒童會成為性侵害之對象
1. 原則上沒有性別上的差異,但目前臨床上案例受害者以女童居多。
2. 部分加害人對受害者之性別外表特徵有一定的喜好,但大部份的加害人
沒有一定的喜好。
3. 加害者傾向選擇可順利加害之受害兒童。
4. 加害者傾向選擇寂寞和不快樂的孩子。
5. 單親家庭孩子的比例較高。
6. 雙親之一有身體疾病、酒癮或心理疾病者。
7. 孩子與母親的關係不佳者。


三,誰是加害人
1. 加害者不一定是陌生人;40%是兒童認識的人,47%是兒童家庭的成員,
陌生人的比例佔8%-10%。
2. 加害者不一定是男性。
3. 加害者不一定使用暴力。
4. 加害者不一定是中老年人或缺乏性關係的人。
5. 加害者不一定外貌骯髒猥褻。
6. 加害者存在於各職業及各社經地位。
7. 加害者加害兒童的目的並不一定是為滿足其性欲,大部份是為了滿足其
權力感、或發洩挫折與壓力。


四,容易發生兒童性侵害的地點及時間
1. 清晨或假日無人的校園。
2. 放學後的空教室。
3. 工地或工寮。
4. 沒有別人的私人房間。
5. 在較偏僻的場所駐足或落單。
6. 環境複雜的鬧區。

 

 

 

 

 

 

 

7. 兒童易遭受性侵害的危險情境有(陳若璋,兒童性侵害全方位防治與輔
導手冊):

 

項目

危險情境 備註

時間

白天

學生放學後是最高危險受害時間

地點

學校、公園、家中、車上、補習班、操場、夏令營

-

年齡

國中一、二年級及國小五、六年級

10 ~ 12歲為高危險群

加害者

熟識者及陌生人皆有

-

以上由勵馨基金會提供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如何在校園實施
兒童自我保護預防教育

文/賴文珍(勵馨基金會蒲公英兒少治療中心副主任)

我常常喜歡問老師們一個問題:學期結束的時候,當你為學生寫下這學期的評語時,你會給文靜的孩子什麼樣的句子?“ㄑㄧㄚˋ”的孩子呢?在實務上我們發現,老師眼中乖巧、善解人意、溫馴的孩子遇到兒童性侵害事件時,比較不會說出來,而老師覺得活潑、好動、富正義感的孩子,反而比較知道自身的權利、會將事件說出來,當然,這並不表示文靜的兒童就不好,但是我會鼓勵老師們,如果您班上有特別聽話、說一是一、不會多言、不會變通的孩子,老師們如果行有餘力也願意的話,請多找機會與這樣的孩子聊聊。

長時間與個案相處的經驗裡,讓我感受到兒童在整個治療過程的痛苦與辛苦,另外亦增加了許多的社會成本,因此我個人覺得:與其將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放在事後的治療上,還不如將相關的資源放在事前的預防工作。

教師的預備
教師們如果準備在課堂上與學生們一起進行兒童自我保護的相關討論時,教師該有的預備如下:

一、澄清自己的性價值觀
每個人生活背景、學習背景皆不相同,對性一定有不同的價值觀及態度,其中不一定有對錯,重要的是每個人應該清楚自己的對性的價值觀,並尊重別人對性的看法,在這樣的基礎下,老師也比較能瞭解如何帶領同學往更深、更廣的方向思考和討論。

二、接受有關認識兒童性侵害議題的基礎訓練
如發現兒童性侵害事件的身體、心理、行為方面的指標;兒童常無法說出受虐事件背後的原因;受虐事件對兒童的影響;及當兒童性虐待事件發生時合宜的應對態度等。

三、團隊工作
我們期待這是一個教師team的工作。此預備有三點的意義:當老師無法繼續兒童自我保護教學方案時,仍有其餘的老師持續,此方案不會因此中斷。或team裡面的老師們能彼此交流教學的內容、技巧、方法。同時,學生可以看到不同性別的老師們在兒童性侵害預防工作的關心與努力。

四、學校行政、政策及經費上的支持。

五、社會資源的運用
人力方面,有經驗的老師、有經驗的機構、社工、諮商人員皆是可諮詢的對象;物力方面,曾經被使用過的教材媒體、成功的方案、故事書或單張手冊都可以做為參考。

相關課程設計
在課程方案的設計部分,有幾個應該注意的重點可以提供老師們參考:

一,組織的細節:
1.實施地點—
在家裡、學校教室或輔導室都可以,但請注意,對於已經被侵害的兒童應以個別方式或小團體方式在校外進行。

2.實施的時間—
不論是挑選同學上課或分小班上課,請注意其餘不參與課程同學的活動,例如說,老師安排某部分同學上自我保護課程,而同時段其餘同學卻在進行同樂會或團康等有趣的活動,如此課程將會變得沒有效果。

3.誰來教授兒童自我保護課程—
教導的老師有兩個來源,一是校內受過訓練的老師,一是外聘的專業人員。雖然沒有研究明顯指出誰來教授課程較適合,但我們的建議是,由校內老師來教是比較適當的,原因是:「兒保」是一種生活教育,需要在耳濡目染間學習;而且,學生上完課程後,心理會有疑問,外來的老師上完課程就離開學校了,學生有疑問時很難得到立即的回應。這兩年我到過近百所的學校與國小的同學們進行有關的討論,課後我都會留下辦公室的電話,但目前為止,只有一位小朋友來過電話提出問題。如果是校內老師就沒有這樣的顧慮了,因為學生知道老師什麼時間沒課,人在哪裡,可以面對面與老師討論。

二,課程的目的:
可分為兩個部分談,就一般性的目的而言,要傳達的有:

1.照顧者的責任與兒童的界限—
有部分加害者會告訴孩子,因為叔叔我愛你或爸爸要教你認識身體,藉著照顧者的角色引誘、脅迫兒童與之發生性行為。

2.兒童的身體在不同關係中有不同的親密程度—
透過尋找身體界限圖的方式,讓兒童找出自己的身體界限。

3.兒童本身的權利及與生具有的價值—
一個成熟男子一次的射精裡,一般會釋放出二億三千至二億五千萬個精子,而我們也都清楚,最優秀、最具體力、最有耐力的精子才有可能與卵子結合,換句話說,無論是大人或兒童都是那二至三億精子裡的特優品,所以我常跟孩子講,不要老是要與別的同學比較,因為一開始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4.發展兒童的自信心、相關兒保知識、及增強兒童的求助能力與技巧。

就特殊性的目的而言,要傳達的有:

1.教導兒童性虐待的事實
2.增加兒童的敏感度
3.使策略成為行動
4.停止受虐兒童繼續被虐
5.防止其他兄弟姐姐被虐
6.防止代間的遺傳
7.提供更好的照顧。

三,課程的內容:
許多坊間的教材重點乃放在行為反應的部分,意即——遇到什麼狀況,建議什麼反應。但是當被性騷擾時,我們的反應通常是落荒離開、拿東西擋等。有多少傳媒告訴我們,遇到性騷擾不是我們的錯、不要覺得丟臉,可是我們的反應還是沒有辦法對騷擾者提出我們的憤怒情緒,為什麼?這是因為策略的教導只停留在認知層面,於是,它永遠不會變成實際的行動。建議課程的內容除了行為反應之外,還應再加進:

1.兒童自我保護的概念,如:
認識身體的功能、感覺和情緒是一體呈現,分辨安全與不安全的碰觸(肢體&口語),尊重自己的隱私處,澄清自己的身體界限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界限,瞭解保護愛護自己的能力與權利,大人小孩都可能成為侵犯者,熟人陌生人都可能成為侵犯者,發生兒童性侵害事件的責任的歸屬。

2.自我保護相關情境之感覺,如:
自信與自我價值的增加與瞭解,安全感,直覺(身體警鈴),分辨安全與不安全碰觸的內在感覺,對於當前社會發生的性侵害事件的內在感覺,「困難拒絕他人」的內在感覺。另外,在行為反應的部分,可以分成兩個點討論,一是一般性的反應:如可以跑開就跑開,而且要跑到人多的地方;可以大叫就大叫,大叫的目的有二:引起別人的注意及嚇跑加害者;不管當時發生什麼事,都不是兒童的責任,鼓勵兒童事後一定要告訴信任的大人。二是情境的特殊考量:如兒童可以視狀況為自己的安全說謊、或兒童有生命危險時可以怎麼應對。

勵馨教案
以下以勵馨的兒童自我保護教案,做更進一步的課程討論。

1.我是自己的好主人:
傳達兒童是有能力、權力照顧好自己的個體,做自己的身體的主人。例如,小朋友會將書包整理好,當自己書包的好主人一樣;將自己照顧好,如過馬路時走人行穿越道,用小刀時謹防割傷,天冷時記得加穿衣服等,都是好主人的表現。

2.我的身體能跑、會跳、愛做事:
讓孩子知道身體有許多功能,可以做許多事。

3.我會高興也會難過:
除了身體會有感覺之外,心理也會有感覺,心理的感覺叫情緒;情緒無所謂好壞,但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分別,比如說難過的時候可以哭泣,但總不能24小時、48小時都在哭泣吧!比如說憤怒時,的確可以生氣,但要注意不能自傷和傷人。老師們可以與同學討論情緒有無好壞的差別,在討論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們彼此分享,當難過、生氣傷心時,可以做那些事讓自己心情愉快。

4.身體的隱私處:
身體有些地方不會穿上衣服,但有些地方,就算是游泳時也會穿著衣服,這些地方我們稱為隱私處,是哪裡呢?對了!胸部、屁股、肚子、兩個大腿之間及嘴巴,這些地方有性的含意、是身體的最後防線,不論是任何人,都不可以碰觸我們的隱私處,不管這個人我們認識或是不認識。

5.請兒童思考那些時候,有那些人可能碰觸到我們的隱私處。
孩子會告訴你看醫生的時候、打針的時候、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時候等。讓兒童多去想特殊的情形,並讓他們知道除了這些特殊情形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來碰我們的隱私處。

另外,我都會提醒小朋友,看醫生時我們有權利不單獨跟醫生在診療室,可以請信任的大人陪伴。

6.分辨碰觸的感覺:
主要是讓兒童學習區分好與不好的碰觸,一旦遇到不好的碰觸時可以馬上離開。老師們可以詢問兒童,什麼是好的碰觸,心裡會有什麼感覺,孩子曾經告訴我:被疼愛、溫馨、溫暖、安全、舒服的感覺;那麼,不好的碰觸呢?兒童則覺得緊張、害怕、不舒服、嘔心、有一種身上的東西被拿走的感覺。透過投影片的情境,讓兒童去討論和表達可能會有的情緒、感覺,只要出現不好碰觸時,小朋友身體的警鈴就會提醒:該拔腿跑了。

7.誰會欺負小孩子:
同儕間的侵犯除了口語外,還有肢體及眼神,如取笑別人的胸部發育;此外同性別之間的侵犯亦有討論。

8.我的身體界限:
讓孩子學習不同關係中有不同的親密度,而且每個人的身體界限都不一樣。通常這個時候我都會跟孩子做個尋找自己身體界限的活動。

9.我也尊重別人的身體界限:
知道彼此的身體界限並進而尊重別人的界限。兒童的學習是:當別人(不管這個人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用不好的方式碰觸我們時,我有勇氣告訴對方,同樣的,當別人也有同樣的反應出來時,我也能做自己身體的好主人,尊重別人。

10.如果有人要我聽黃色笑話:
當別人說黃色笑話時就是侵犯了我們享受乾靜空間的權利。

11.如果有人要我看或摸他的隱私處:
遇到暴露狂鼓勵兒童不要大叫,請快速安靜離開。

12.如果有人硬要抱或摸我的隱私處:
不管是誰,都沒有權利硬要抱我或摸我,如果有人這樣做,我會把它說出來,因為我是自己身體的好主人。

13.如果有人收買或恐嚇我:
與兒童討論何謂收買?恐嚇?對於別人的收買,我們怎麼這樣困難拒絕?答應對方後果可能是什麼?

14.秘密?秘密!:
什麼是好秘密?什麼是壞秘密?如果是壞秘密,就算當時我答應對方保守秘密,事後我還是有權利把它說出來,告訴信任的大人。

15.我可以跑開:
可以跑開就跑開,並提醒兒童要跑到人多的地方。老師們可以常與兒童練習,如放學後五點,學校附近哪裡人最多,晚上八點,家裡附近哪裡人最多等。

16.我可以說不要:
喊不要的目的有二,一是吸引別人的注意,二是嚇跑加害者;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加害者曾經表示,如果受害的兒童,當時拒絕的聲音較有自信,加害者比較會做罷,所以老師們可以利用音樂課或體育課時與孩子一起練習喊「不要」。

17.我可以告訴信任的大人:
每回我問孩子信任的大人是誰,排行榜前三名永遠是爸爸、媽媽、老師,老師們可千萬別以此自滿呀!因為不諱言的,有些加害者亦來自校園;我們希望在平時幫兒童建構一個信任的系統,如果真的發生了兒童性侵害事件,兒童除相信自己沒有錯之外,還願意把事件說出來由大人協助、陪伴。我們也鼓勵兒童一定要說出來,一直說,直到有人相信為止,另外,一再提醒兒童,大部分的大人都是照顧兒童、幫助兒童的。

18.我可以打電話:
080-422110,提醒兒童出門要帶零錢及電話卡。

19.我的暗號:
如果平常是父母接送上下學的兒童,若需委託別人時,可以有彼此的暗號。記住喔!暗號若曝了光就要更改。

20.生命是最重要的:
我們鼓勵兒童生命是最重要的,如果有生命之虞,照著對方要我們做的,但不管發生任何事,錯都不在兒童,兒童唯一的責任就是把發生了什麼事說出來。曾經有兒童問我們,如果我照著壞人的話做了,他還是把我殺死怎麼辦?我們思考了很久,我們要傳達兒童一個概念:至少在生命仍在時我們曾為自己努力過的部分是值得肯定的。

我前面說過,兒童自我保護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教導預防兒童被性侵害的課程,雖然能夠增加兒童的反應策略及求助能力,但卻不可以認為,兒童可以完全負起保護自己的能力。因為提供兒童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所以在課程中要避免傳達「兒童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任」的概念,否則當兒童接受兒保教育之後卻又受虐,受害的兒童將會對自己更加自責。

這幾年與個案相處的經驗裡,讓我深深覺得預防兒童遭受性侵害的教育是如此的重要,如果老師您與我有同樣的使命與感動,歡迎您與我們一起同工!

性侵害的模式與其影響
我們都希冀兒童在安全的環境下長大,一旦發生性侵害事件對兒童會有以下的影響:
一,加害者在施虐之後,經常給予兒童口頭或物質的獎賞,因此受虐者可能學習到的是「性」和身體只是換取關注及滿足各種需求的工具而已。因此,創傷性的性經驗產生的立即影響有:過度性好奇、暴露性器官、不合年齡的性知識等。

二,當兒童發現自己所愛、所相信的人竟然會傷害他,會有被出賣的驚恐,因背叛之感而產生的立即影響有憤怒、攻擊性、反社會行為等。

三,施虐者透過說服、利誘、恐嚇、暴力的方式,使兒童不得不經歷被虐過程,而且又需背負身、心被毀傷、壓制的恐懼,當兒童發現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意志時,會產生很深的無力之感。

四,羞辱感來自於家庭內,如施虐者會在口語上及態度上指責受害者;來自於家庭外,如人們經常不相信虐待事件,另外,社會道德對虐待事件的評斷常帶給孩子更深的二度傷害。 

面對受性侵害之兒童的態度
當孩子向您說出他(她)的受虐遭遇時,請您:
一,保持平靜,千萬別問孩子「有沒有亂說話」或「你為什麼不早說」,兒童會再次回到施虐者曾經告訴的情境裡:最好別說,說了也沒人會相信;或兒童會將我們「心疼」的意思,解讀為果然老師不相信我,甚至還「責罵」我。

二,相信兒童。不只是認知上的相信,是內在深深的相信。

三,相信兒童沒有責任。18歲以下的兒童,生理、心理的發育未臻完全,故沒有性的同意權。另外,加害者常會用權威、暴力、金錢、甜言蜜語等方式引誘、脅迫兒童與其發生性活動,因此我們相信:在兒童性侵害事件的發生,兒童是沒有責任的。

四,稱讚兒童的勇氣,性侵害事件的發生,決不會是單一、偶發事件,實務經驗告訴我們,許多的兒童性侵害事件時間甚至長達7、8年。孩子受制在如此難挨的狀況裡,願意說出來已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值得我們稱讚。


五,傾聽、接納、不指責、不批判。

 

 

 

 

 

 

 

六,面對現實,與兒童一起面對已經受虐的事實,而不是告知孩子:睡一覺就沒事了、哭一哭就沒事,事實上的確是有受侵害的事件發生。

七,不要批評施虐者。施虐者有可能是兒童愛的人,如果我們喜愛的人被別人用難聽的字眼責罵,我想沒有人會高興的,這樣的心情於兒童亦相同。

八,告訴孩子也曾有其他小孩發生同樣的事。兒童皆相當敏感,常會將事情往自己身上攬,特別是在兒童性侵害事件裡,兒童常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事了,所以才會受到懲罰,告訴孩子別的兒童也曾經發生這樣的事情,除了再一次確定告知發生兒童性侵害事情時,兒童是沒有責任的之外,也可同時讓兒童知悉,這些兒童因為說出被性侵害的經驗,經過專業人員的幫忙、陪伴,現在都過著很正常、健康的生活。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法律保障
文/施淑貞律師

很多性侵害案件之被害人最擔憂的是在偵查審判過程中受二度傷害,現行制度,法院或檢察署之硬體設備有無保障被害人之措施?

司法院和法務部已通函各級法院,檢察署改善法庭設施,設置「指認室」,利用雙方電視系統或其他隔離訊問設備,以保護證人或被害人。

現在,大台北地區,台北地院、士林地院、板橋地院及高等法院均有設置「指認室」,據悉以士林地院之「指認室」較完善,所包括之設備如下:

一,單向玻璃設備:
證人可透過玻璃指認法庭內之被告,被告則無法看到證人。

二,混音系統:
作證或指認時將證人之語音變音,避免在庭被告知悉證人的聲音。

三,錄音設備:
證人可透過該設備,辨識法庭內被告之聲音,以憑指認被告。

四,監視器及電腦螢幕設備:
證人由監視器透過電腦螢幕觀看被告臉部表情,
以指認被告。檢察官或審判長亦可透過電腦螢幕看見證人指認時的表情。

 

 

 

 

另外,內政部已完成「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要點」,自九十年元月一日起,先於台北市、高雄縣、花蓮縣等地實施半年後,再施行於全國。

適用對象: 
該作業要點適用於性侵害案件之被害人為智障或十六歲以下者。但是,非智障或已滿十六歲之被害人,經其本人同意且經專案社工員訊前訪視認有依該作業要點保護之必要者,亦適用之。

性侵害案件目前已經更改為「告訴乃論」案件,受害者以及重要他人,應勇敢面對問題,提出告訴,千萬別縱容加害人逍遙法外。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社工人員陪伴您
文/施淑貞律師

社工員之角色:
一、性侵害防治中心受理性侵害案件後,應立即指派專案社工員訊前訪視,徵得被害人同意後,陪同前往責任醫院辦理驗傷、採證。

二、警察機關、醫療機構、檢察機關、學校或各單位知有性侵害案件,應即通知性侵害防治中心,由該中心指派專案社工員處理。

 

 

 

三、專案社工員訊前訪視時應明確告知被害人於刑事訴訟及該作業要點中得享有之權益、保護事項及該作業要點之流程,且須瞭解案情,徵詢被害人提出告訴及參與該作業要點作業流程之意願,告知被害人於詢(訊)問過程將全程連續錄影,並填具訪視紀錄表。

四、專案社工員應依被害人身心狀況及偵查案件之需要,評估被害人適宜接受詢(訊)問之期間,提供司法警察或檢察官參考決定詢(訊)問之時間。

五、司法警察詢問及製作筆錄,專案社工員並應會同辦理。

六、專案社工員應全程陪同,給予被害人及家屬情緒支持,關懷鼓勵及陳述意見。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性創傷,一定要治!
文/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性創傷對於人的傷害更甚於毒品,因為這個傷已傷到人格裡去,只是最初的傷痕在私密處,很多人以為看不見就不要管,要受害人「忘了吧」,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作法。性創傷不僅要在專業機構接受治療,更需要周遭的「重要他人」(伴侶、家人、親人、好友……)給予支持、陪伴和了解。

每位性侵害被害人的創痛不一樣,要看加害人的虐待程度、以及受害人的承受力而定。短期創傷常形成「急性創傷症候群」,作惡夢、封閉、焦慮、掉眼淚、出神、無法與人互動等,長期的創傷更是難以言喻。

性創傷的經驗可略分為四類:
第一種是性病、懷孕等,長期會造成與異性相處的障礙、性冷感、多重性伴侶等;


第二種是被背叛的感覺,如果加害人是熟人的話更嚴重,長期下來會對人不信任,可能形成反社

 

 

 

會人格;


第三類是當時未能反抗的無力感,沒有自信,久而久之形成憂鬱症、厭食或暴飲暴食;

最後一類則是羞辱感,否定自己,自殺、自殘,長期的影響除了憂鬱症外,也可能喪失工作能力。

性創傷一定要治療,不僅要在專業機構接受治療,更需要周遭親人、好友,給予支持、陪伴和了解。

本文輯錄自2001年8月4日聯合報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心理諮商方法的運用
文/梁信惠(勵馨基金會諮商部主任)

心理治療方法簡介
心理治療方法的種類非常多,以下僅介紹我個人做過、且認為比較有效的治療方式。依序為行為-認知的治療、深度心理治療,以及沙遊治療(Sandplay Therapy)。

行為—認知治療
行為-認知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要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及認知。這些行為或認知包括焦慮症、強迫性行為、恐懼症或憂鬱症。舉例來說,有如下好多種:有些病人不敢上公共場所﹔不敢上電梯或坐飛機﹔有些則怕上台演講或表演﹔有些病人成天到晚被一些非常奇怪的意念困擾著﹔有些人則會有強迫性的洗手行為或者過分的潔癖等等。

行為治療的技術有許多種,最普通的一種叫做系統減敏感法。治療者與病人首先討論並分析他(她)的症狀,然後共同計劃出具體的方法,且在治療中實際幫忙病人「練習」。舉例來說,對於有懼高症的病人,首先讓她「練習」上第二層樓,等她成功地上二樓好幾次且毫無症狀時,就進一步練習較高的樓層。行為治療通常包括指定病人作「家庭作業」。

認知治療通常與行為治療一併進行,認知治療以改變病人不健全、不合理的意念為出發點。治療家認為病人如能先改變腦中意念,必能因而改變情緒與行為,治療的關鍵是設法改變這些不健全的意念,由改變不健全的意念,進而改變其消極性或逃避式的生活方式。如何改變病人的不健全意念?催眠是常用的方法,因為在比較放鬆的精神情況下,治療家可以幫忙病人建立一些比較健全、有益的自我看法,當這些看法成為他們性格中的固定成分時,他們就會慢慢地變為比較樂觀,積極,並且放棄以前存留在腦中的不健全、不合理意念。

深度心理治療
行為與認知治療自一個人外在的行為或存著的意念著手,而深度治療則強調解決內心或潛意識的衝突。深度治療家相信一個人外在的症狀往往是起因於內心深處或者是潛意識的某種沒有解決的糾結與衝突。外在的症狀只是一種表象,癥結是在內心,所以一個治療家如能幫助病人解決內在與潛意識的糾結與衝突,外在的症狀自然迎刃而解了。

深度治療的兩位最著名代表人是弗洛伊德(Freud)與容格(Jung)。

在做深度治療時,治療家會鼓勵病人用任何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思想、慾望與衝突,這可包括用自由聯想及夢的報告。自由聯想的意思是毫無保留且自由自在地把一切經過腦中的思想講出來,這往往需要病人對治療師有相當程度的信任,當病人能信任治療師時,他(她)才會願意講出一切,包括夢的詳細內容。夢常常代表著某種潛意識意義;它是一個人潛意識活動的具體表現;它可能也隱藏著解決內心衝突的秘訣。治療家與病人共同尋找夢的含意,藉著這過程,病人可能找到他(她)的人生答案,並發揮他(她)最大的潛力。

沙遊治療
沙遊治療(Sandplay Therapy)是我個人最偏好且擅長的治療方式,我認為這種治療方式很適合台灣社會。

沙遊治療主要採用兩個沙盤(大約19.5*28.5*3英吋),一乾一濕的,以及許許多多代表世界所有東西的小物件(miniatures)。在這個小世界裡,病人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建造立體的圖樣。治療家在旁輔助,擔任觀察、見證及關心的角色。

雖然治療家並不特別做什麼解釋,但他(她)的積極精神參與,並深刻了解病人在沙盤上所創出圖樣的表徵,自然會推動病人內心微妙的轉變。Weinrib(1983)指出這個治療方法的主要假設是:每一個病人在他(她)心靈深處,在適當的情況下,都有一個自動的痊癒自己心靈的傾向。這種治療方式對於心靈創傷、內在憂傷、或心情急躁的病人相當有功效。而且對於過分愛動、愛說話、注意力不集中、或不喜歡上學、沉默不語、過分內向的小孩很有幫助。此治療方式目前在日本非常盛行,已成為他們心理治療的主流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innesota Sandplay Therapy Group Board members)。

在治療時,除了沙遊之外,沙遊治療家通常也提供遊戲及藝術(包括水彩畫、油畫、泥巴雕刻等等)治療。於治療時間,病人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活動方式﹔除了談話外,他(她)可以做砂遊、

 

 

 

畫畫、或用泥巴塑出任何圖樣。在「自由與安全」(Free and Protected)的情況下,病人內心漸漸痊癒,而外在表現的問題行為也減少了。

由於心理症狀繁多及求助人心切,治療方式也層出不窮。上述介紹的行為與認知治療、深度治療、以及新進歐美創始,在日本也相當流行的沙遊治療(Sandplay Therapy);行為與認知治療通常是較短暫的,針對著特殊的、較明顯的外在問題而進行;深度治療則注重潛意識,內心衝突之解除;沙遊治療也是一種深度治療,但其採用非語言,有創造性的方法,這種別出心裁的方式對過分喜歡講話或沉默不語的人特別有幫助,很多小孩接受治療後變為樂觀、積極、而且有勇氣面對他(她)們日趨困難的處境。

輯錄自「綜說美國心理治療新趨勢」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蒲公英兒少治療中心簡介
 

 

 

民國83年5月母親節前夕,勵馨基金會設立「蒲公英關懷輔導中心」,為遭受性剝削,性侵害的兒童、少女及親友,提供門診式諮商及社工處遇,開辦童年期性侵害治療團體。

民國85年,設立「蒲公英電話諮詢專線」(02-2550-8585),並提供各中小學「兒童自我保護——我是自己的好主人」宣導教育與研習教材。

民國87年4月,將原來的關懷中心深化蛻變為「蒲公英兒少治療中心」,除了倡導早期治療的觀念之外,並向社會大眾宣導「重要他人」的概念(此詞意指與倖存者相關之重要人,包括配偶、親人、朋友、師長……等,乃是對倖存者可能有重要影響的支持者),期望協助性侵害倖存者早日從創傷中復原。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家族相簿》(繪本)
    文/席薇亞•戴娜;提娜•克莉格
    圖/烏麗可•柏楊
    譯/洪翠娥
    出版/和英出版社
  
透過一個老鼠家庭的生活故事,用詼諧而漸進的方式引導孩子去面對兒童性侵害方面的議題。

《記得月亮活下來》
    文/梁玉芳、勵馨蒲公英兒少治療中心
    出版/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

書中有七個不同的家庭個案,透過文字採訪者、他們自己、和諮商輔導員等多角度回溯過往經歷,將使您對性受創者的內心世界,有更深的瞭解與思考;如果您的周圍有類似遭遇的人,這本書將鼓勵他們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

《復原路上我和你—重要他人陪伴手冊》
    文/Laura Davis
    譯/楊大和、陳仕佳、徐雅菁
    出版/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

這本手冊是為現在、未來或過去曾經陪伴性侵害倖存者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而寫,全書共296頁。內容針對性侵害倖存者與重要他人在生活相處中所遇見的問題,提供許多實際的方法,幫助你成為倖存者的盟友,與她/他並肩走在復原的路上。

《撫平傷痛—兒童性侵害會談指南》
    文/Marcia Morgan
    譯/陳怡潔
    出版/亞太圖書出版社

本書介紹國外處理性侵害相關案件的方法與態度,並引介使用兒童性侵害偵訊輔助娃娃的方法,期望對有心致力於性侵害防治的相關單位、社會工作者,能夠有所俾益,繼而幫助曾經受傷的兒童,永永遠遠地遠離傷痛。

《兒少性侵害全方位防治與輔導手冊》
    文/陳若璋
    出版/張老師文化公司

作者整合了過去的舊作和最新的資料,分別陳述國人對於性侵害的錯誤觀念(例如:性侵害受害者通常是衣著暴露、行為不檢點的女人;事實上,從國小學童到老婦人,年齡層廣佈,而且和衣著無關),以及我們為什麼要重視這個問題,性侵害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長期影響,並以美國德川兒童評鑑中心為例,來說明一個理想的處理流程和必須涵蓋的系統。此外,還有作者基於多年的臨床實務經驗所設計出的治療方案、認識加害者,以及支援網路等各項資訊。

《我是自己的好主人》(兒保教材)
    出版/勵馨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於1997年出版了一套「我是自己的好主人」兒童自我保護教材。內容分為:認識自己的身體、辨識危險情境、學習應變策略三大單元。透過此教材傳遞「我是自己身體的主人」(身

 

 

 

體自主權)的概念,教導隱私處的部位及「身體的界線」,提供危險情境的反應策略,分享「生命活著最重要」的觀點。整套教材是由教師手冊、兒童練習本、彩色卡通投影片所組成,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適合6至15歲的兒童、少年。

寶貝我愛你(錄影帶)
發行/勵馨基金會

遭到性侵害的兒童比你我想像更多,這些受傷的孩子生活在惡夢中,不知幫助從何而來。性受虐的兒童會有那些徵兆?需要怎樣的協助?如何聯結相關的協助資源?本片中清楚呈現、幫助兒童勇敢對外求助、脫離惡夢。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113是婦幼保護電話,兒童與婦女皆適用

家庭內性虐待(兒童、少年)
危機處理、個案管理(醫療、法律、安置等)

01.兒童少年保護專線(全國)︰080-422110
02.台北市︰080-024995 (24小時救救我)
03.高雄市︰(07)5311999
04.基隆市︰(02)4270611
05.新竹市︰(03)5218585
06.台中市︰(04)2288219
07.嘉義市︰(05)2288420
08.台南市︰(06)2287608
09.台北縣︰(02)29675277
10.桃園縣︰(03)3379585
11.新竹縣︰(03)5518101轉337、338
12.苗栗縣︰(03)7333705
13.台中縣︰(04)25258585
14.彰化縣︰(04)27240248
15.南投縣︰(04)29222347
16.雲林縣︰(05)5323395轉413
17.嘉義縣︰(05)3620123
18.台南縣︰(06)6322906
19.高雄縣︰(07)7473632
20.屏東縣︰(08)7348585
21.台東縣︰(089)320172
22.花蓮縣︰(03)8320172
23.宜蘭縣︰(03)9351515
24.澎湖縣︰(06)9274067

家庭外性虐待
危機處理、個案管理(醫療、法律、安置等)

01.性侵害防治專線(全國)︰080-000600
02.台北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2)25502424
03.高雄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7)3214435
04.基隆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2)24650370
05.新竹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3)5218585
06.台中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4)2223522
07.嘉義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5)2349595
08.台南市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6)2999111
09.台北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2)29679665
10.桃園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3)3336106
11.新竹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3)5558241
12.苗栗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3)7360995
13.台中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4)25251733
14.彰化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4)27252566
15.南投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4)29222347
16.雲林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5)5341714
17.嘉義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5)3620348
18.台南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6)6334952
19.高雄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7)7315991
20.屏東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8)7326267
21.台東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89)326146
22.花蓮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3)8237263
23.宜蘭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3)9364864
24.澎湖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6)9264068
25.金門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823)20105
26.馬祖縣政府性侵害防治中心︰(0836)22381

安置庇護
01.勵馨基金會附設中途之家︰(02)25509595
02.天主教善牧基金會︰(02)23110223
03.花蓮善牧中心︰(03)8328000
04.台南露希之家︰(06)2344009
05.基督教救世會︰(02)27290265
06.台北縣觀馨園︰(02)29520842
07.宜蘭縣政府緊急庇護中心︰(039)364864
08.桃園縣政府緊急庇護中心︰(03)3378585
09.苗栗縣政府緊急庇護中心︰(03)7321808
10.南投縣政府緊急庇護中心︰(049)237757
11.高雄縣政府緊急庇護中心︰(07)7466900轉264
12.高雄市不幸婦女及兒童中途之家︰(07)2238413
13.台中市青少年之家︰(04)23110660

心理諮商治療
01.蒲公英兒少治療中心︰(02)25508585
02.現代婦女基金會︰(02)23917128

 

 

 

03.杏陵性治療特別門診︰(02)25741300
04.返璞歸真工作室︰(02)27010813
05.華明心理輔導中心︰(02)23821885
06.亞迦貝全人發展中心︰(02)27351626
07.懷仁全人發展中心︰(02)23311193
08.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青少年門診︰(02)27264186
09.臺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02)23123456轉6597
10.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02)239164715轉374
11.榮總兒童青少年門診︰(02)28712151
12.各大醫院精神科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國內相關網站

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www.moi.gov.tw/div5/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www.goh.org.tw


國外性侵害防治
相關機構團體及網站

Sexual Assault Information
http://www.cs.utk.edu/~bartiey/sainfopage.html.

Assault Prevention Inform
http://galaxy.einet.net/galaxy/community/Safety/As

The Healing Woman Foundation
http://members.aol.com/healingw/healingw.htm.

The Healing Woman
http://www.cs.utk.edu/~bartley/other/healingWoman.

A Fork in the Road
http://members.aol.com/healingw/jul_edit.htm.

The Un-Editorial 
http://members.aol.com/healingw/aug_edit.htm.


Sharing the Vision

 

 

 

http://members.aol.com/healingw/oct_edit.htm

Listen To Women For A Cha
http://vol.moi.gov.tw/safeasp/link/

Women Against a Violent E
http://www2.mooresudts.com/moore/WAVE/welcome.html.

Women's Handbook(1992) Bar
http://vol.moi.gov.tw/safeasp/link/

其他文章 

回首頁

回總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