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成對「畫」童心 馬金尼「書」通人性 

記者 /  陳文芬

曾三度獲得美國童書界最高榮譽「凱迪克獎」華裔插畫家楊志成(Ed
Young),昨天應台灣和英出版社邀請抵台,二日下午一時四十分將
在國際書展劇場中心演說他的創作歷程,也會給年輕的插畫作者經驗
建議。 

楊志成一九三○年出生天津,父親楊寬麟曾是上海聖約翰大學工學院
院長。一九五一年赴美學習建築,後來轉念洛杉磯藝術學院,畢業後
從事廣告設計,畫過不少動物畫,出版社編輯看上動物畫是兒童喜歡
類型,就勸他從事插畫。楊志成至今完成七十本作品,台灣曾出版他
的「狼婆婆」、「七隻瞎老鼠」,及書展期間推出的「但願我是蝴蝶」
與「快樂王子」。 楊志成以太極為運動與修行,他在七十年代就來過
台灣,觀賞太極老師鄭曼青的畫展。 

一九九五年法國龔固爾文學獎得主安德依.馬金尼昨天也抵台訪問,
擔任台北國際書展貴賓。 

馬金尼曾從俄國流亡法國,以優美的法文寫作,贏得文學大獎。昨天
他與「法蘭西遺囑」中文版譯作家尹玲,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楊
澤引介與台灣作家席慕蓉、學者李奭學對話,暢談他的「離散文學」
觀點。 

馬金尼指出,如果只從國籍認同出發來看流亡寫作,那就太簡單化了
這個問題,增加不必要的對抗,最重要的還是透過語言的本質,去討
論人性相通之處。 

馬金尼一九五七年出生於俄羅斯,他從小聽法裔的外祖母以法語朗誦
故事,他和外祖母兩代的離散經驗,使「法蘭西遺囑」小說內外舖陳
不少傳奇。 

馬金尼說,每個離開祖國的人,原因目的不同,像他可說是為了尋找
他的失樂園而到了法國,他認為國籍認同的事情,極為複雜,像他兒
時印象的中國,是郵票上一個俄國人與中國人握緊著手,上面寫著「
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沒想到隔沒幾年,俄國與中國已經變成敵人。 
馬金尼說,到不同文化國度生活的痛苦,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心情,
許多人說他的小說自傳色彩濃厚,虛構與真實之間,充滿曖昧,他願
意強調,他的文學主張,不是流水帳式的呆板故事,從某個角度看,
「時間」永遠不曾存在,只有在重新回憶與敘述時,時間才真切的存
在著,至於他眼光中的法國,是不是他的樂園呢,他說,真正要緊的
是作家寫作的信仰。 

輯錄自中國時報900201文化版